哎,今儿个咱唠唠清朝那个特有意思的状元郎秦大士。您可能一听这姓就琢磨了 —— 秦?是不是跟南宋那大奸臣秦桧有点啥关系?嘿,您还真没猜错!这秦大士偏偏就是秦桧他哥秦梓的后代。祖宗头上扣着个 "害死岳飞" 的黑锅,放谁身上不得憋得慌?可人家秦大士愣是凭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和真本事,不光考上了状元,还把老秦家的名声给掰扯回来了。这事儿说起来比电视剧还精彩,咱慢慢唠。
一、老秦家那点糟心事儿:从宰相府到挨骂专业户
要说起秦大士的老祖宗秦桧,那可真是历史上挂了号的 "名人"—— 当然是臭名昭著的名。南宋那会儿,秦桧当宰相当了十三年,干的事儿那叫一个毁誉参半。一方面呢,他跟金朝谈和,给南宋续了点命,江南地区也确实消停了些,《宋史》里还说那时候 "兴修水利,开垦荒田,人口渐增",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儿。可另一方面呢,他把抗金名将岳飞给害了,这事儿可就戳了老百姓的肺管子,成了他洗不脱的黑料。
展开剩余81%秦桧跟他老婆王氏没亲生儿子,抱养了老婆侄子家的秦熺。这秦熺可没少沾他叔的光,官当到知枢密院事,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了。他儿子秦埙更离谱,九岁就被封了官,后来参加殿试,差点就拿了状元,要不是考官看不过去使了点绊子,估计就真成了 "官二代天花板"。可秦桧一死,风向立马变了。宋孝宗给岳飞平反,秦家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,唰地一下就没落了。到了秦大士他太爷爷那辈,老秦家早就成了普通读书人,走在街上还得防着别人指着鼻子骂 "秦桧后人",那日子过得,别提多憋屈了。
不过呢,老秦家也不是全出孬种。秦桧的曾孙秦钜就挺给家族长脸。这秦钜打小就看不惯祖宗那点破事儿,立志要当兵报国洗刷污点。可因为姓秦,一直不受重用,只当了个蕲州通判。后来金军打过来,蕲州知州装病躲起来,秦钜二话不说扛起守城的活儿。城破之后,他愣是自焚殉国了,手下将士跟着他死的老鼻子了。《宋史》里专门给这哥们儿记了一笔,皇帝还追封他为烈侯,当地老百姓给他修了祠堂。您瞧瞧,这才叫 "祖宗作孽,后代还债" 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二、秦大士考状元:乾隆爷出题刁难,他一句话化解危机
话说到了清朝康熙年间,秦大士在南京出生了。这哥们儿打小就聪明,十岁就能吟诗作对,在江南文坛算是小有名气。他拜的老师还是大才子袁枚,诗词书法那叫一个绝。可他心里头总有个坎儿 —— 咱姓秦,还是南京的秦,这要是参加科举,考官不得琢磨琢磨?
还真让他琢磨对了。乾隆十七年,38 岁的秦大士一路过五关斩六将,杀进了殿试。他那策论写得是引经据典,逻辑清晰,考官们看了直点头。可卷子送到乾隆爷面前,皇帝一瞅 "秦大士,南京人",心里头咯噔一下:"南京秦姓?莫不是秦桧那小子的后代?"
要说这乾隆爷也是个爱较真的,当场就把秦大士叫来问话:"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人?" 这问题可够刁钻的,承认了吧,状元肯定没指望了;否认吧,欺君之罪可不小。换了别人早吓尿了,可秦大士脑子转得快,不慌不忙地回了句:"皇上,一朝天子一朝臣啊!"
嘿,这话可太妙了!表面上是说每个朝代的臣子不一样,暗地里夸乾隆爷是圣明君主,跟南宋那糊涂皇帝不一样。乾隆爷一听就乐了,心想这小子挺会说话,关键是不藏着掖着,坦坦荡荡的。再看看他的卷子确实写得好,得,就点他当状元吧!就这么着,秦大士成了清朝第 43 位状元,也是南京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郎。
三、岳飞坟前题诗:"我到坟前愧姓秦",这话太扎心了
秦大士考上状元的消息传开后,京城那帮文人雅士可就坐不住了。有人佩服他有本事,有人却憋着坏想刁难他。有一回,秦大士跟朋友去杭州旅游,走到岳飞墓前,就有个哥们儿故意起哄:"秦状元,您这大才子,给岳武穆题首诗呗?"
这话问得可够损的,明摆着拿他祖宗开涮呢。周围人都看着他,想看他怎么出糗。可秦大士面不改色,拿起笔来唰唰就写了两句:"人从宋后羞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。"
嚯,这两句可太有水平了!前半句说自打宋朝以后,谁要是叫 "桧" 都觉得丢人;后半句说我作为秦家人,站在岳飞坟前都觉得惭愧。既没回避祖宗的错,又把自己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。周围人一看,得了,这秦状元是条汉子,敢作敢当!这两句诗到现在还流传着,成了秦大士正视历史的铁证。
四、当官退休两不误:这状元郎活得明白
秦大士当了状元后,被派到翰林院修撰,主要负责编史书、写诏书。他在任上特别清廉,从来不搞歪门邪道。有一回他当顺天乡试的考官,好多人想走后门送礼,全让他挡回去了。他选拔的考生后来好多都成了有名的学者,大伙儿都夸他眼光准、人品正。
乾隆二十三年,秦大士说要回家伺候老娘,就辞官回南京了。回到老家,他可没闲着,又是修文庙、尊经阁,又是办书院教书。他的书法特别有名,南京夫子庙现在还有他的墨迹呢,那字写得是又有力又秀气,跟他人一样,透着一股文人风骨。
更难得的是,秦大士特别注重家风。他老是跟子孙后代念叨:"咱老秦家祖上犯过浑,你们可得好好做人,别给祖宗再抹黑了!" 在他的教育下,他儿子秦承恩当到直隶总督,修水利、整顿吏治,口碑特别好;孙子秦缃业是个大文人,编了不少历史文献。老秦家到了他这儿,总算是把名声给扳回来了。
五、唠唠这事儿的启示:祖宗的锅咋背?
您说这秦大士的故事有意思不?同样是秦桧的后代,有人躺平任嘲,有人却硬生生靠自己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。秦钜用命报国,秦大士用才学和德行洗白,他们都证明了一个道理:祖宗的历史咱改变不了,但咱自己的路怎么走,全看自己。
现在好多人老爱纠结 "出身决定论",觉得祖上没给挣下啥就自暴自弃。您看看秦大士,背着这么大一口黑锅,不照样考上状元,名垂青史?他在岳飞坟前那两句诗,看着是自黑,其实是大觉悟 —— 承认过去的错误,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。
再说了,历史这玩意儿,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。秦桧是奸臣没错,但秦钜、秦大士这些后人,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"英雄不问出处,汉奸后代也能出忠臣"。咱现在看历史,也得学着这么看:别老揪着人家祖宗那点事儿不放,多看看人家自己做了啥。
最后咱总结两句:秦大士这哥们儿,活得是真明白。不回避祖宗的错,不抱怨命运的不公,靠着自己的本事和品德,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。这事儿搁现在也一样 —— 甭管你出身啥样,只要自己行得正、坐得端,早晚能活出个人样来!
发布于:江西省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