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埔四期出身的李弥,堪称国民党将领中的逃跑大师。他对《三十六计》中的脱身之术钻研极深,特别是金蝉脱壳、走为上等七条计策,运用得尤为纯熟。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,若论临阵脱逃的本事,李弥若称第二,绝对无人敢争第一。无论陷入多么严密的包围圈,他总能死道友不死贫道,独自溜之大吉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在淮海战役中,当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、代参谋长文强被俘,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战死时,为何唯独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能成功逃脱?他究竟施展了哪些脱身妙计?
这位逃跑专家的传奇经历可谓贯穿整个军旅生涯:从云南战场到中缅边境,他屡次在绝境中脱身,活像一条滑不溜手的泥鳅,总能找到缝隙钻出重围。
说到文强,看过电视剧《特赦1959》》的观众应该记得刘安国这个角色。这位超级表弟因态度倔强,直到1975年才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获释。特赦后他担任文史专员,留下了大量珍贵回忆录。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,他内心早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只是嘴上不愿承认,这比那些阳奉阴违的周养浩、徐远举之流要坦荡得多。
展开剩余84%值得一提的是,文强原本可以避免卷入淮海战役。若不是蒋介石和杜聿明强行调遣,继续留在湖南担任中将厅长的他,很可能会追随程潜起义。那样的话,他的表哥(毛泽东)、老师(周恩来)和同学们(包括林彪)都会感到欣慰。
文强与在天津被俘的林伟俦、成功脱逃的李弥,以及东北野战军的101号首长(林彪),都是黄埔四期同窗。其中文强还担任过林伟俦所在班级的班长,三人曾同住一个宿舍。
在回忆录中,文强以埋怨的口吻描述了淮海战役最后时刻的混乱场面:邱清泉丢下杜聿明的指挥部不管,自己躲到第五军军部。杜聿明为安全起见也跟了过去。当我们冒着炮火赶到第五军军部时,却发现指挥部已人去楼空。我大声呼喊'杜老爷'、'邱清泉',却只听到空荡荡的回声。原来他们早就丢下部队独自突围了。
更讽刺的是,参谋长舒世存借口回南京汇报战况一去不返,杜聿明竟临时任命文强为代参谋长留守指挥部。气得文强拍桌大骂:杜聿明啊杜聿明,你只顾自己逃命,连最后道别的机会都不给!
文强至少还知道杜聿明、邱清泉突围的消息,而他的老同学李弥则早已不知所踪。后来才得知,这位逃跑专家竟连施《三十六计》中的多条妙计,早已逃之夭夭。
战后,杜聿明、黄维、文强、杨伯涛等被俘将领都担任了文史专员,撰写大量回忆录。我军将领张震(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)、谢有法(时任山东兵团政治部主任)也留下相关记载。张震将军的回忆录中简明扼要地记载:我军于1948年11月10日16时全歼敌军,生俘杜聿明,击毙邱清泉,李弥化装伤兵只身逃脱......
李弥的成功脱逃绝非偶然。通过史料分析可以发现他早有预谋,用假痴不癫之计骗过了杜聿明、文强,甚至自己的部下。
早在1948年11月10日晚,李弥就悄悄溜到嫡系第九军第三师周藩在张庙堂的指挥所,远离杜聿明、邱清泉这两个显眼目标。这就是李代桃僵之计:让总部吸引火力,自己躲在相对安全的师部。
其实在11月9日,李弥就预见到与杜、邱同行的危险:打了四十天,陈庄从未落过炮弹。兵团部刚到,炮弹就跟着来了,这说明目标已经暴露......我早知道会有这一天!表面惊慌失措的他,内心却异常清醒。一离开杜聿明视线,立即变身为行动敏捷的飞毛腿,迅速回到嫡系部队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。
李弥对心腹周藩(后投诚获特赦,曾任湖南文史专员,1998年去世)吐露心声:跟着混乱的部队太危险,随时可能中冷枪。只有跟着自己的队伍才安全。但他却哄骗周藩继续抵抗:南京方面正在和谈,很快会有结果。只要坚守几天,就有希望......和谈两三天就能成功!
周藩后来回忆道:我明白了,李弥是要我们投降谈条件,好让他们趁机逃跑。若继续抵抗,大家都得死。既然都不想死,投降是唯一出路。
想通后的周藩叫醒正在养精蓄锐的李弥,请示如何与解放军接洽投降。李弥不假思索地说:可以写个条子送出去。但当请降书写好后,李弥却拒绝签字,周藩也不敢签。以周楼守备部队长名义送出的信件很快得到回复:立即投降,主官出面报到,部队放下武器。
看到回信,李弥突然放声大哭:他们要主官去报到,你们谁愿意去?(提高声调)我不能死啊!我若活着回去,定会照顾你们的家属!见李弥哭得伤心,周藩只好主动请缨:我去报到吧。
李弥闻言立即止住眼泪:现在才三点,等天黑再去。这时周藩才恍然大悟:李弥是在用声东击西、瞒天过海之计,让他们投降吸引注意力,自己好趁乱逃跑!
当众人忙着找老百姓衣服伪装时,李弥却另辟蹊径:给我找件带血的军装,最好是从伤兵或尸体上扒下来的!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最明智:那些穿着干净士兵服的高级将领全被识破,唯独伤兵李弥成功蒙混过关——头戴破棉帽、脚穿旧胶鞋、血污棉衣、浮肿眼眶、脸上贴着膏药的他,被当作普通伤兵释放了。
成功逃脱的李弥后来经历暂且不表,让我们看看被他金蝉脱壳后留下的杜聿明和邱清泉。
外号邱疯子的邱清泉战败后似乎真的疯了,在陈庄外乱跑乱叫,引来一阵乱枪。历史照片显示,他腹部有三个明显的弹孔。杜聿明则因演技欠佳被俘。当时负责接收的是华野四纵十一师政治部副主任陈茂辉。这位自称军需官高文明的将军接过陈茂辉递来的飞马牌香烟后,竟从口袋掏出美国香烟回敬,还亮出了手臂上的名表,立即暴露了身份。
李弥之所以能成功脱逃,关键在于他连施《三十六计》中的七条妙计:先是金蝉脱壳远离危险,继而走为上计脱离战场;用假痴不癫迷惑众人,声东击西转移视线;最后李代桃僵找人顶包,瞒天过海伪装伤兵,浑水摸鱼趁乱逃脱。凭借这套组合拳,他不仅逃到台湾,还在1964年以陆军中将衔退役。而此时,杜聿明已当了四五年文史专员,文强仍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学习。
耐人寻味的是,李弥、杜聿明、文强都活到古稀之年,其中文强更以95岁高龄成为跨世纪老人。他在回忆录中感慨:我们确实走错了路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,人生如大梦一场,何必耿耿于怀?相比之下,始终不肯释怀的黄维比他早去世十多年。
当年邱清泉临死前大骂李弥枉称黄埔子弟。若是他能像文强一样长寿,不知会对这位长腿将军作何评价?
发布于:天津市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